北京化工研究院召开2025年新员工入职见面会

7月15日,北京化工研究院召开2025年新员工入职见面会。北京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委员郭子芳出席见面会,并为新员工讲授入职第一课,勉励青年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创新使命,启航科技报国新征程。

郭子芳结合自身科研工作经历,从科技报国的精神图谱、技术攻坚的时代担当、产业变革的创新引领三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北化院的发展历程、创新成果和战略布局,帮助新员工树立科研目标,践行科学家精神,自觉肩负起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寄语青年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脚踏实地,深耕笃行:

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科学家精神在全球能源变革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科研数据精度关系千万吨级装置效能,工艺优化深度影响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北化院科研新生力量,新员工肩负着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赓续“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传统的双重使命。传承科学家精神需落到实处,要聚焦国家战略攻关技术瓶颈,坚持成果转化导向,将实验室创新转为工业生产力,保持严谨作风。这种精神既体现于重大项目攻关,也渗透在日常实验规范;既是对前辈科研品格的传承,更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聚焦创新融合铸就复合型人才能源化工行业处于智能化低碳化转型期,既要传承科学家“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又需运用AI等新质生产力突破技术瓶颈。北化院推进“AI4S”战略,实现算法创新与实验验证深度融合,布局AI催化剂设计、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前沿领域。现代研发需突破单一学科限制,从专业型转向“精专业、懂跨界、善协同”的复合型人才。在中国石化建设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战略中,需具备三方面能力:垂直深耕专业领域,水平拓展战略视野,立体构建技术到产业的系统思维。智慧实验室建设印证了这种转变,既需专业人才,更依赖交叉学科人才实现技术融合,这是多学科协同创新的关键支撑。

锤炼责任担当勇攀科技新高峰面对能源转型与“卡脖子”技术挑战,需聚焦高端特种化学品、新能源材料等国家急需领域,鼓励突破常规探索新路径。攀登科技高峰需强化团队协作、攻坚意志与科研韧性。现代化工材料研发依赖多学科协同,要打破课题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互信互补机制,明确职责且主动补位,通过“传帮带”传承集体智慧。科研人员需锤炼三重素质:团队协作上促进交叉创新与合力攻关;攻坚勇气上敢担高风险课题并应对挫折;意志品质上理性分析挫折、保持进取并强健体魄。新员工应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融入协同,在重大项目中突破局限,将个体成长融入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成果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筑牢安全根基夯实履职基本功在厚植情怀、突破创新、履职尽责的同时,需践行“大安全观”,筑牢政治、人身、财产三维防线。科研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严守保密规定,维护核心技术数据安全。需规范操作仪器设备与化学品,掌握应急技能,落实防护装备穿戴与“四不伤害”原则,确保人身安全。规范使用维护精密仪器,执行实验数据记录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网络与财务信息安全。全体人员应树立安全意识,将安全规程融入科研全流程,从思想到操作全面防控风险,保障科研安全有序,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参加见面会。


信息来源: 
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