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研究院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


一、公开陈述

2021年,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化院)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突破、展现新气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6项,其中,“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绿色环保汽车轻量化材料技术”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特等奖,“20万吨/年精环氧乙烷成套技术”“中安联合煤化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超软聚丙烯获评石化联合会“化工新材料2021年度十大创新产品”,3项专利获得第23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一种聚乙烯组合物及其薄膜”“一种多管程乙烯裂解炉”获得石油和化工行业专利金奖。在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和社会责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有效的工作,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体现出良好的社会责任,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五批工业遗产,全方位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

本报告全面真实地反映了2021年北化院在疫情防控、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安全生产、文化传承、社会公益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报告所述内容及相关数据均真实可信。

二、基本情况

北化院1958年6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可以追溯到由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博士于1922年在天津塘沽成立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曾隶属化学工业部,是中国最早从事石油化工综合性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1998年整体进入中国石化。2021年在“科改示范行动”中实施“公司制”改革,成立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型企业。

经过60年来的积淀与发展,北京化工研究院在乙烯技术、有机与精细化工、高分子合成材料与加工、化工环保等领域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雄厚的研发实力,超前布局氢能、太阳能、高端医卫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废旧高分子资源化利用等前瞻领域;产品涵盖了石油化工催化剂、助剂、添加剂和油田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以及部分合成纤维;形成了“原料-催化剂-工艺-产品-分析表征-加工应用-绿色资源化利用”完整研发链条,开发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品。

北化院现设11个职能部门、13个科研部所、4个专业中心、1个天津项目指挥部,拥有通州和天津两大科学试验基地、1个直属分院(燕山分院)、3家子公司和4家挂牌分院。一院多地间交通便利、功能分配合理、科研体系完备、科研装备先进,构成“一院多地”协同发展格局。

三、报告内容

1.科技战“疫”责任。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医卫关键材料,联合知名高校和医药领域龙头企业合作创新,完成数项国家级和集团公司级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开发的产品综合性能优于国外进口,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国家战“疫”提供科技支撑。

2.科技创新责任。全年承担科研课题493项,其中国家课题15项。承担国家战略科技攻关任务等多项。发表科技论文155篇,制定发布ISO标准2项、其他各级标准52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06件、授权510件,申请涉外专利17项115件、授权65件,认定专有技术7项。强化支撑引领,针对企业需求,紧密“产销研用”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共推广成套技术30台套,为企业实施技术服务、技术交流与培训13725人天,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近1100份,分析样品超万个,为石化产业优化升级贡献力量。

3.绿色低碳发展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的基因融入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支撑绿色发展,在绿色环保汽车轻量化材料方面,聚焦基础材料、复合材料和汽车制件,联合相关合作单位,重点解决领域内共性技术问题,高效开发汽车轻量化非金属材料15类新产品,用于29种汽车零部件制备,形成3项专有技术,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推进了我国汽车轻量化非金属材料的产业发展。坚持“化学回收为主,物理回收为辅”,针对三大合成材料开展废旧高分子材料资源化利用技术攻关,实现“材料-单体-材料”的循环利用,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作贡献。与兄弟单位和下游用户共同推出国内首款可回收耐侯地膜专用料,在新疆棉田使用240天后回收率达90%以上,大幅降低塑料残膜对土壤的污染,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科技力量。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施源头化清洁督查,开展危废物专项整治,紧盯环保隐患治理。完成绿色研究所创建,将绿色发展基因深植科研全过程,2021年荣获“中国石化绿色企业”称号。

4.安全环保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以及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力做好安全环保各项工作。严格落实总经理2号令,制定北化院《推体系夯基础控风险全力筑牢新时期安全新防线的工作方案》,着力解决科研过程存在的安全突出问题,筑牢打造世界领先研究院的安全防线。提升HSE管理水平,完善体系、修订制度、落实职责,以法治思维开展HSE工作。加强科研安全管理,落实“百日安全无事故”“五查五严保安全”“安全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注意问题整治”等专项行动,落实建党百年属地安全职责。

5.文化传承责任。大力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践行科学家精神。开展首任院长林华同志塑像揭幕仪式、毛炳权院士青年科技奖励基金捐赠仪式和首届“感动北化院”人物评选活动,勉励全体干部员工站在前辈领导和学者奠定的良好基础上,站在新发展阶段的新起点上,肩负着现代化工和高端材料领域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任,要传承优秀企业文化、发扬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做出新业绩,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贡献。

6.社会公益责任组建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分队,完成全院302名青年志愿者注册“志愿中国”。积极打造“敬老零距离”志愿服务品牌,14个团支部分别与14位鳏寡孤独、生活困难离退休老人建立一对一联系,53名青年志愿者采用点对点、线连线、面对面的方式服务老人数百位,志愿服务时长近200小时。积极响应上级要求,举荐志愿者参与国资委党建局举办的《中央企业永远跟党走》主题展览讲解。发挥青年科研人员优势,继续办好“科普公益讲师进社区”活动,为居民带去科普讲座,受到社区居民欢迎。按照集团公司统一安排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四、未来展望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加速奋斗的重要一年,站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北化院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齐心协力,勇毅前行,朝着世界领先研究院宏伟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信息来源: 
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