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化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领导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四个面向”,加快落实“四个一批”,大力传承石油精神和石化传统,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打造世界领先研究院为目标,为中国石化建成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历史沿革
北化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由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博士于1922年8月在天津塘沽成立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历经近30年实业救国强国的沧桑砺洗,迎来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国家化工部决定组建北京化工研究院,同年9月开始筹建,1958年6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是中国最早从事石油化工综合性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有力支撑新中国现代石油化工工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1998年北化院整体进入中国石化;2010年燕山石化研究院成为北化院燕山分院,同年,燕山树脂所、齐鲁石化研究院、扬子石化研究院成为北化院3家挂牌分院;2020年新成立的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成为北化院宁波分院。
(二)功勋业绩
北化院成立之初就承载着发展新中国石油化工事业的历史使命,老一辈科学家在科学探索和强国富国之路上创造了辉煌业绩。1964年研制成功高能燃料偏二甲肼用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1980年乙丙橡胶军工产品为我国洲际导弹发射成功做出重要贡献,1988年新型高效聚丙烯N催化剂成功许可美国,使我国跻身世界聚丙烯催化剂技术强者地位。应用北化院技术,1964年建成国内第一套石脑油裂解深冷分离中试装置,70年代建成国内第一套5000吨/年聚丙烯装置,1988年建成国产第一台2万吨/年乙烯裂解炉,一系列填补新中国空白的重要科技成果载入史册,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业务领域
经过60年来的积淀与发展,北化院逐步形成了乙烯技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有机与精细化工、化工环保等五大优势领域;业务涵盖了自石脑油(轻烃)裂解及之后化工产业链中除芳烃之外的所有领域;产品涵盖了石油化工催化剂、助剂、添加剂和油田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以及部分合成纤维;形成“原料-催化剂-工艺-产品-分析表征-加工应用-绿色资源化利用”完整的研发链条,为我国石化行业和合成材料领域开发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和产品。
(四)发展布局
近年来,北化院逐步向“一院多地”协同发展格局快速迈进。院本部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内,燕山分院毗邻燕山石化公司,通州科学试验基地位于通州区次渠镇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天津科学试验基地正式落户天津滨海新区,将建成为世界先进的中试技术中心。一院多地间交通便利、功能分配合理、研发体系完备、科研装备先进。
(五)成果奖励
截至2020年底,北化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6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8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0项,中国石化科技奖励228项。累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394件、授权4068件,申请国外专利1256件、授权784件,拥有专有技术67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2项、银奖3项。专利年申请量每年超过600件,专利业绩多年保持系统内领先地位。
(六)行业影响力
北化院依托自身优势领域技术和坚实的学科基础,在石油化工行业领域积淀了重要影响力。设有聚烯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测试评价中心、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基本有机原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石化有机原料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化学建材测试中心、国家高分子材料与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以及全国石油化工信息总站、全国化工环境保护信息总站等12个国家及行业级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TC61/SC2(塑料-力学性能分会)、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聚烯烃分会等5个国内外行业协会秘书处职能;设有中国石化三次采油助剂研发中心、北京环保技术中心、清洁生产技术中心、塑料技术中心(PTC)、橡胶技术中心、合成橡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RTC)等6个中国石化技术中心;拥有中国石化化工过程强化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和汽车轻量化非金属材料创新中心,以及高分子物理及表征实验室、合成橡胶新技术开发实验室、分离用膜材料研究与应用实验室等3个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拥有工程设计和制造等7个资质,创办了《石油化工》《化工环保》《国内外石油化工快讯》等学术期刊和行业性杂志,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资格,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七)研发进展
在历代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北化院自主创新实力不断增强。每年承担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以及中国石化重大项目、“十条龙”攻关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颠覆性技术攻关等重点科技开发任务;坚持开放式合作创新,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深入开展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注重基础前瞻新领域探索,瞄准科技前沿不断培育新动能,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中国石化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乙烯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合作开发“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攻克高选择性与长周期运行无法兼顾的难题,使我国率先成为掌握复杂原料乙烯成套技术的国家,该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合作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绿色高效百万吨级乙烯生产装置,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使中国石化具备独立设计建造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乙烯工厂的实力。自主开发的扭曲片管强化传热技术、原位涂层抑制结焦技术等裂解炉稳定运行技术,在国内外乙烯装置上推广应用超百台套。碳二碳三高选择加氢催化剂应用于全国80%的裂解装置。低温甲烷化技术、原油蒸汽裂解技术、裂解产物价值最大化等研究均取得重大突破,浅冷油吸收法回收炼厂干气技术、丁二烯装置尾气加氢技术等炼化一体化技术助力炼化企业降本增效。
合成树脂技术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具有世界领先的聚烯烃催化剂技术,开发出N、ND、DQ、H四大类BCZ、BCNX、BCM、BCU、BCND、DQC、NDQ、DQS、HA、HR等10个系列聚丙烯催化剂,BCE、BCL、BSG等系列聚乙烯催化剂。具备行业领先的新材料研发实力,基于“产品性能-微观结构-生产工艺”创新体系,开发了G树脂、抗菌防霉树脂、高熔体强度抗冲聚丙烯等原创型产品,PE100RC管材、透明抗冲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POE)、生物可降解材料PBST等创新型技术和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以及粉末橡胶、聚合微球、BOPE等世界首创的化工新材料。气相聚丙烯预聚合技术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第三代和“三代+”环管聚丙烯工艺促进聚烯烃产品功能化高端化。为中国石化聚烯烃产品升级、顶替进口、填补技术空白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合成橡胶技术引领行业发展。开发了异戊橡胶、溴化丁基橡胶、功能化溶聚丁苯橡胶、SBS热塑性弹性体、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等系列成套技术并产业化。开发的高性能轮胎用溶聚丁苯橡胶(SSBR)、节能型轮胎用三元集成橡胶(SIBR)、高品质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LCBR)等新产品新牌号获得国内外轮胎企业用户认可并出口海外。研发了国防战略性武器装备的第三代特种橡胶等新产品,以及涉及光电、新能源、信息通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橡胶材料,使中国石化成为拥有自有技术最多、品种最全的合成橡胶生产商,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装备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有机及精细化工技术进军国际市场。以原料低成本化和产品高附加值化为目标,形成了乙二醇/环氧乙烷、线性α-烯烃、己二胺、丁二酸、苯酐、顺酐、有机胺、MTBE等化学品、催化剂及相关工艺技术。以银催化剂为核心的20万吨/年乙二醇/环氧乙烷(EO/EG)成套技术,催化剂选择性达到90%以上,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乙烯齐聚制线性α-烯烃(LAO)技术,填补国内高端烯烃原料产品技术空白,其中乙烯三聚制1-己烯技术成功转让海外,成为国际上极具竞争力的技术。高温高盐驱油聚合物、调剖堵水聚合物、压裂液用减阻剂等5个系列油田化学品研发技术已在油田企业应用。
化工环保推动石化行业绿色发展。作为中国石化(北京)环保技术中心和清洁生产技术中心,致力于在污染源调查、清洁生产审核、绿色企业创建、土壤与地下水修复、长江经济带水系统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领域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作为国内膜技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开发了亲/疏水超滤膜、气体分离膜、纳滤/反渗透膜等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膜产品,形成了污水提标处理和深度处理回用、高盐废水近零排放、膜法VOCs回收处理、高效生物处理反应器等技术与产品,为石化行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北化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力,努力推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朝着世界领先研究院宏伟目标笃定前行,为中国石化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和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提供强大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